OSI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)七层模型:描述了网络活动的特点,是一种协议规范
物理层->数据链路层->网络层->传输层->会话层->表示层->应用层
应用层
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。
协议有: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
表示层
数据的表示、安全、压缩。(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)
格式有,JPEG、ASCll、DECOIC、加密格式等
会话层
建立、管理、终止会话。(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)
对应主机进程,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
传输层
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,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。
协议有:TCP UDP,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
网络层
进行逻辑地址寻址,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。
协议有:ICMP IGMP IP(IPV4 IPV6) ARP RARP
数据链路层
建立逻辑连接、进行硬件地址寻址、差错校验 等功能。(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)
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,用MAC地址访问介质,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。
物理层
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,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。(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)
![](https://img2018.cnblogs.com/blog/1669999/201905/1669999-20190514165406547-1327535052.png)
TCP/IP协议: 网络通讯协议( 应用层->传输层->网络层->数据链路层)
1、应用层:应用程序之问相互沟通的层
2、传输层:提供了数据传送,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 3、网络互联层(IP层):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,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 4、网络接口层:接收数据,并进行传输TCP/IP层 | 协议 |
应用层 | Telnet,FTP,SMTP,SNMP |
传输层 | TCP,UDP,UGP |
网络互联层(IP层) | IP,ICMP,IGMP |
网络接口层 | ARP,RARP |
IP地址:
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(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,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)。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,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,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。
lpv4地址:4段数字组成(地址已经使用枯竭) lpv6地址:6段数字细成(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可以被分配地址)地址分类:
1.A类第一组数组是1到126
2.B类第-组散组是128到191 3.C类第一组数组是192到223 4.保留IP地址(只能用在局域网中)10
127 172.16.0.0-172.31.255.255 192.168.*.*